025-85338115

8:30-23:00 节假日不休

案例回顾

【论道】企业倒闭后的七种清收情况,你不得不看的深度好文!

时间:2018-04-23 点击:

【论道】企业倒闭后的七种清收情况,你不得不看的深度好文!

 2018-04-13 惜才金融研训院 惜才金融研训院



诚信至上 惠泽八方 





开讲啦

俗话说“三穷三富过到老”,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,总会经历多次波折。

老板在企业经营过程中,即使出现债务危机倒闭,也不代表着贷款回收完全没有希望,很多人跌倒后还会爬起来继续奋斗,债务问题也终归要解决,以雪前耻。

道家哲学中讲“阴阳互根”,盛、衰作为企业经营的两种状态,往往是此消彼长、互相转化的:之前很多企业因为过度扩张,由盛而衰,但是只要企业家精神还在,在经历过市场洗礼之后,往往又是一个新的成长周期。

我们在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清收中,遇到了倒闭之后出现各种情况的企业,总体来说,能活过来的远远超过彻底死掉的,贷款逾期后的小微企业主又有大批的开始还款。

从整体来说,从2009年到2012年是小微投放迅猛增长的时期,从2013年到2016年是小微企业债务危机爆发的一个周期,从2017年开始,则是复苏周期的开始。

“物极必反”的规律一次次发生作用,在形势乐观的时候,我们需要居安思危,提前预判风险;在形势不景气的时候,我们要明白“否极泰来”,事情总会有转机的。



清收人的故事


1

“情况一:企业倒闭,老板放弃经营,

主要靠变卖资产还款


案例一:某企业是一家轴承厂,位于浙江宁波,近年来各项生产成本提高,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如山东临清轴承,再加上老板年事已高,也不愿再经营下去。企业倒闭的更直接原因是陷入了担保圈,为他人代偿导致资金链断裂。尽管企业已经停产,但是资产仍然大于负债,厂房正在寻找买家。企业位于镇上,有一排房子是临街商铺,对外出租,有一定的现金流。我们提出不要等到厂房卖掉再还款,有能力就先还一部分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,老板说催一催房租,先还上10万。我们于是离开,下午10万元到账。

总结:“人活一口气”,作为经营了大半辈子的企业家来说,不愿让人看到自己以失败落幕,总想有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,尤其是具备一定还款能力的时候。这些年龄较大的老板,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,尽管没有现金还款,但总是积累下一些资产,只不过需要等待这些资产变现。可是到了经济下行期,整体的社会投资意愿较低,资产变现比较困难,就像守着一坨冰化不出水来。这种情况下,还是要耐心等待。

在清收的过程中,企业老板的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,直接影响他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。年轻的老板倒下,仍有机会翻盘,人生不可能就此终结。对于年龄较大的老板来说,这时候想东山再起,既缺乏敏锐的商业眼光,也不像年轻时那样精力旺盛,因此想二次创业,成功的机率非常低。对于年龄大的老板,如果资产大于负债,会想办法还钱,对于一些资不抵债的,则还款意愿非常低了。


2

“情况二:企业倒闭,老板放弃经营,

主要依靠打工收入。


案例二:某企业是一家电器生产企业,2012年与人合伙,投资2亿元在宁夏石嘴山收购一处煤矿,后因煤价暴跌,经营失败,无力还款。该笔贷款金额100万元,已经进入执行阶段。老板是一位女性,40多岁,讲到动情之处,不免哭了起来:“我现在打两份工,每月收入5000元,大部分都拿来还钱。我儿子还没有结婚……”,到了后来,谈到利息如何还的时候,这位女老板居然跪了下来,请求免掉。在借款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,我们和她商定了暂时每月还款2000元的协议。

总结:老板还想当老板,但已经没了本钱,既没人肯借给他,也没人愿意合伙。这种情况下可以达成分期还款协议,但是每月的还款金额相对于贷款金额来讲是杯水车薪。分期还款是权宜之计,还要寄希望于老板能找到发财的门路,尽早地把贷款还清。

在谈判当中,尽量不要被借款人的各种情绪所影响,在一方情绪太过激动的时候,要想办法让他冷静下来,哭、闹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有的时候,这种激烈的情绪带有一些表演的成分,因为看着感情很不真实,其原因往往是老板负债太多,为了应付众多的债权人而练就了一副副套路。如果我们被他的这些情绪所左右,谈判就没法进行下去。


3


“情况三:老板跑路,下落不明,

工厂被查封、拍卖。


案例三:老板跑路,下落不明,工厂被拍卖,回天无望。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,抵押资产拍卖后不足值是普遍现象,除非当初的抵押率定的特别低的。当所有资产都被处置拍卖了,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完全丧失,只能依靠担保人代偿。

总之,企业倒闭后并不意味着贷款就无法收回,一个周期的结束,往往是另一个周期的开始。不良资产需要细致的管理,要经常了解行业动态、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、要细致耐心地和企业控制人进行交流,既要帮老板树立信心、走出困境,也要让他遵守合同、按协议还款,既需要激励,也需要控制。“会放的是徒弟,会收的是师傅”,对不良贷款的管理过程中,我们会对企业家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、对信贷风险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。

4


“情况四:企业起死回生,

债务问题逐步解决。


案例四:某企业生产板材胶水,前几年因为盲目扩张,短贷长投,资产负债率较高、资产周转率低。结果因为市场上同类产品供过于求,产能过剩,企业资金链断裂,不能正常还款。在2017年环保治理的过程中,几家同行企业因为没有环评手续而被关停,这家企业手续齐全,可以正常生产,于是产品一下供不应求,近半年企业一直在满负荷生产。企业欠民间借贷金额较大,经过银行参与的多轮谈判协商,所欠逾期贷款开始逐步偿还。

总结:从机遇上来讲,2017年是很多企业贷款清收的“窗口期”,国家的“供给侧改革”见到实效,在经历过“去产能、去库存”的阵痛之后,很多周期性行业又复苏过来,尤其是钢铁、煤炭和房地产为代表。

同时,2017年又是环保整治的重要一年,既有很多企业关停,也有很多企业获得了生机。还款能力是还款意愿的基础,只要有能力,大多数老板还是愿意还款的,毕竟当上“老赖”就意味人生的破产,很多人都想摘掉这顶帽子。对于这种机遇要迅速抓住,无论是否起诉都可以追偿,只要企业有现金流,就要赶快跟上。

这种“死而复生”的结果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,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,需要满足三个条件:首先,债务人要能找到一条出路,能恢复生产,产生现金流。要么是行业复苏,要么是转产适销对路的产品,要么是处置低效资产、回归主业。其次,要找到新的投资人。企业经过一次倒闭之后,往往自身的现金流已经枯竭了,融资渠道更是被堵住,要想恢复生产,必须有资金注入,而且经营者还债务缠身,谁能充当这个侠肝义胆的“白武士”至关重要。实践当中,债务人要出让一部分股权,甚至是企业的控制权。第三,债务人要能安抚好各方面的债权人。当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,往往是“墙倒众人推”,各方面的债权人都来逼债、起诉。当债务人刚刚出现一丝生机的时候,如果再把他扼杀,各个债权人又将陷入“囚徒困境”,个体的理性导致群体的非理性。


5


情况五:企业已经复产,

但是老板逃废债务。”


案例五:某企业是一家建材企业,生产加气块,因为前两年房地产市场不振,建筑材料出现产能过剩,价格低、回款期长,企业所欠1000万元贷款逾期,逾期时间6个月。2017年,企业调整了产品结构,将原来的3条加气块压力釜改造成标准砖生产线。标准砖主要是农村建房使用,受房地产市场环境影响较小,而且是现金交易,没有账期。在当地5家企业中,只有他家的场地、设备是可以改造的,占据市场先机。当时,标准砖已经投产20多天了,设备改造投资300多万,厂区内停着好几辆等待拉砖的车,也就是说有一定的还款能力。但是老板不同意还款,使用起了“拖字诀”,说是几个月后还,但是语气中一点诚意都没有。现场观察发现,企业门口又增加了一块牌子,通过查询工商登记,新公司注册时间只有3个月,经营范围与原来企业完全一致,但是企业的老板在新公司中没有任何体现,既非法人也非股东。尽管判断这家企业有一定的还款能力,但是银行只派出了两名年轻客户经理去清收,原来的经办客户经理、行长始终没有出面,清收谈判没有取得突破。

总结: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“金蝉脱壳”式逃废债,至少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,老板将借款企业的资产、客户、人员转移出去,只留下债务在原有企业。对待这种行为,单纯的银行谈判、起诉,已经造不成太大压力,无法让借款人产生还款意愿。这种情况一是要高层出动,讲明利害,二是要联合政府,加大打击力度。


6


情况六:原企业倒闭,

老板又经营其他企业。”


案例六:某建筑工程公司借款200万元,后来老板承揽了一项工程,几乎没有回款,企业倒闭,无力还款。建筑公司倒闭后,老板经营过不少行业,都没有成功。2017年又开了一处沙场,终于小赚了一笔,在生意最好的时候,据估计一晚上可以卖7、8万元。但这个沙场没有任何手续,占用耕地,属于私挖滥采。支行行长去过多次,老板也多次答应还款,但一直没有履行。在催收人员到达之后,一开始借款人的情绪有些激动,甚至说“逼急了我就要犯法了”,放狠话威胁我们。

我们现场分析讨论,应该是借款人所欠民间借贷很多,经常有人上门催收,所以才形成这种自卫式的反应。通过借款人的神情、脸色、姿态看出,借款人当时状态仍然很低迷,没有走出低谷,对债权人只能是疲于应付。我们设计了红白脸策略,由清收大队人员扮演白脸,支行行长扮演红脸,一边强力施压,一边打圆场、给双方找台阶下,通过简单的小战术,借款人当场还款5000元,算是有了一个开始。


总结:俗话说“船小好调头”,小微企业门槛低,进入的壁垒低,同样退出的壁垒也低,老板在一个行业投资失败后,可以再进入另外一个行业。这既是小微企业的劣势,也是小微企业的优势。对于已经进入衰退期的夕阳产业,这种跨行业转型势在必行。一位52岁的老板在企业倒闭后说:“我还年轻,我不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完了,我肯定还会再爬起来!”

这个时候也不必担心抽走企业的现金流会导致老板翻身困难,债务问题必须要解决,路虽然远,但是已经开始走了,有了方向,距离目标就不远了。债务问题也是一点点解决的,不可能等到资金非常宽裕的时候一次性解决,对于小企业来说,没有资金非常宽裕的时候。解决债务问题,也是帮助老板树立信心的过程。


7


情况七:企业仍在艰难维持,

处于半停产状态。”


案例七:某企业是一家生物质燃料公司,利用秸秆、锯末压制颗粒,产品开发初衷是代替煤炭。企业投产后,销路并不好,先是质量不佳,造成很多客户锅炉结块,不但回款困难,而且客户要求赔偿损失。后来因为环保治理禁止烧煤,产品销售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定的转机,但政策也不明朗,这种燃料不属于清洁燃料。企业没有停产,老板仍抱有一定的希望,但是生产断断续续,有销路就开工,而且设备性能不稳定,干一天修两天,我们去催收的时候正在维修设备。后来分析,企业不是管理不善,而是一开始就投资失误。

企业是在2011年投资这个项目,当时正是煤炭最高价的时期,生物质燃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,但是当煤炭价格降下来之后,这种相对于煤炭成本较高,产品就没有了市场。该笔贷款金额300万元,到期后只还了10万元,逾期时间超过2年。企业没有现金,经过询问会计和销售人员,外面的应收账款也很少。这笔贷款的催收前后历时四天,银行董事长亲自出面,支行人员轮番上阵,每天从白天谈到晚上,最后还款9万元。


总结:面对这种生命垂危的企业,往往面临两难选择:我们希望企业有一些现金流,不希望企业倒下,如果倒下贷款清收更难;但是又不能不去收,我们不去催别人也会催。在现金流非常紧张的情况下,是要求老板先拿出来还债,还是实行“放水养鱼”,以求早日还清贷款呢?事实上,前者更为可行一些。当然,我们有我们的要求,企业也有企业的规划。这种情况下,只要企业没有彻底倒闭,会象征性地还一部分,以避免被起诉、查封。